近日,北廣兩地皆通報有輸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北京市衛計委通報,今天北京市報告1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患者為29歲女性,山東煙臺人。11日在委內瑞拉出現發熱伴有皮疹。13日(北京時間)乘機回國,14日晨抵達首都機場。入境時,機場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經初篩,考慮其疑似寨卡病毒感染,遂派員陪同患者前往醫院就診,隨即收入院治療,目前患者病情穩定。5月15日,該患者被診斷為輸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目前,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正按照相關診療方案和防控要求,部署全力救治患者,進一步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此前,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組織專家對輸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帶來的傳播風險進行了評估。專家們認為,寨卡病毒病屬于蚊媒傳播疾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叮咬感染。北京市監測無埃及伊蚊,因此,輸入性病例引發傳播并進一步擴散的風險較低。
5月15日,廣東省衛生計生委最新通報,廣東新增一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患者鄭某為男性,今年37歲,是旅委內瑞拉華僑,在廣東省的住址為江門恩平市君堂鎮。今年4月28日,他從委內瑞拉(為寨卡病毒疫情發生國)抵達廈門國際機場入境(入境時無發熱)。5月8日,他自覺出現咽痛、低熱等癥狀。5月12日出現皮疹,高熱,前往當地衛生院就診。5月14日,經省疾控中心復核檢測,患者血清樣品寨卡病毒核酸陽性。專家組根據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果,確診為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該患者病情穩定,癥狀較輕,在醫院隔離治療。
專家分析,廣東省發生輸入性寨卡病毒病的風險將仍然存在;由于寨卡病毒隱性感染率高,5月份以后,隨著氣溫回升,逐漸進入蚊媒活動活躍期,由輸入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的風險也將加大。
關于寨卡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引起并通過蚊媒傳播的一種自限性急性疾病,于1947年首次在烏干達從恒河猴體內被發現。自2015年5月確診第 一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后,“寨卡”在巴西迅速蔓延。
感染該病后,往往出現輕度發熱、頭痛、疲乏、皮疹、關節痛和結膜炎,手掌和足底紅腫,口唇干裂,舌紅如草莓等癥狀。埃及伊蚊為其主要傳播媒介。
根據監測,我國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廣東雷州半島以及云南省的西雙版納州、德宏州、臨滄市等地區。
發病季節與當地的媒介伊蚊季節消長有關,疫情高峰多出現在夏秋季。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據世衛組織統計,美洲、非洲已有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報告出現寨卡病毒傳播,疫情最嚴重的是巴西、哥倫比亞等美洲國家。
同時,從個人健康防護角度考慮,大家近期謹慎前往發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國家。
查詢
如有查詢,請與益業白蟻蟲鼠防治服務公司衛生辦事處的防治蟲鼠組或防治蟲鼠事務諮詢組聯絡,電話:、 。